成長的過程裡,我對媽媽的cooking印象停留在豐盛的早餐,她覺得巷口的燒餅油條店不乾淨,所以我們一家四口都是在家裡吃早餐,有土司麵包,起司,台富火腿,維也納小香腸,至於另外兩餐,由於我們跟外公外婆只隔了一條巷子,兩家來往勤快,而外婆為了支持當時全職的媽媽,包起料理全家大小晚餐及第二天中午便當的重責大任,所以我下課後的午餐及晚餐,吃的都是外婆做的。這樣的的過程持續到我十二歲。
 
之後,我們搬到"新家",離外公外婆遠了,所以媽媽也開始固定下廚房,由於爸爸傳統男人的要求,要有湯有魚有肉有菜,所以媽媽也很努力的準備四菜一湯,而且通常都有魚,我幸福地吃了很多年,直到出國求學。但不知為何,我對媽媽做的晚餐印象卻比較淡薄,也許是當時已經上國中,開始面臨升學壓力,雖然媽媽也會在晚自習前特地送晚餐便當來, 但是我記得的竟是她準備的飯後甜點: 迷你力架(snickers), 高中時下課後在南陽街外食上補習班,大學更是忙家教社團,在家吃飯的機會也不多。但有幾道菜,我吃了就會想到媽媽:四季豆炒豆乾肉絲,紅燒豬腱子,高昇排骨,紅燜筍,乾煎鱈魚。
 
記得是某年過農曆年前,媽媽從一本便當菜食譜學到了高昇排骨,歡喜的在年節時候燒了,下面墊上綠油油的菠菜鋪底,看著漂亮,吃著也好吃,連一向只愛吃雞肉的我,竟也愛極了這道排骨。
 


出國後,高昇排骨是我最早學會燒的一道菜之一,當時跟阿鯤仔還在戀愛中,燒了這道菜給他,他喜歡得不得了,晚餐吃剩了還帶便當,沒想到他的老中同學看了也很羨慕,直誇他女朋友能燒菜,賢慧,聽著不但阿鯤仔開心的不得了當時廚藝很差的我(差到連炒個青菜都怕漸起來的油花燙到手),更是沾沾自喜,心裡想著:『恩,要拴住一個男人的心,真要從他的胃下手!』。
 


高昇排骨這名字取的真妙,因為五樣調味料的用量是 一(酒),二(醋),三(糖),四(醬油),五(水)的比例,但絕對量依排骨的多寡決定,只要依照這個配方做出來,味道都很好。而且沒有油煙,吃起來有乾燒的口感,不膩不肥,湯汁澆在飯上更是一絕。
 
我一般先把排骨川燙後,放入砂鍋,照比例加調味料後,放上幾片薑,有時候也加點辣椒,等調味汁煮滾後蓋上蓋,留一小條縫隙,慢火燒。想吃爛一點的燒上兩個小時,硬一點的四十分鐘就入味了。

吃的時候用蔬菜墊底(譬如:芥蘭,油菜菠菜,白綠花椰菜),灑蔥末;或是單吃配麵條或米粉,都很不錯,剩下的湯汁記得留著,用來淋在燙青菜上,豬油加上酸甜醬汁,青菜不用大火炒也好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opicalLiv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8) 人氣()